谱聚类共聚类算法是一种用于发现数据集中子集之间相似性的无监督学习方法。这种算法特别适用于生物信息学领域,例如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如何使用该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
首先,使用make_biclusters
函数生成一个包含小值的矩阵,并在其中植入具有较大值的共聚类。这个函数可以创建一个300x300大小的矩阵,其中包含5个共聚类,并且噪声水平设置为5。生成的数据集将用于后续的分析。
为了测试算法的鲁棒性,将生成的数据集的行和列进行随机打乱。这一步骤模拟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无序数据。打乱后的数据集将被传递给谱聚类共聚类算法进行处理。
使用SpectralCoclustering
类来训练模型,设置共聚类的数量为5,并指定随机状态以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模型训练完成后,使用consensus_score
函数来评估模型的性能,该函数计算了模型找到的共聚类与真实共聚类之间的一致性得分。
为了直观展示算法的效果,将打乱后的数据集和经过算法处理后重新排列的数据集进行可视化。通过比较原始数据集和处理后的数据集,可以观察到算法是否准确地发现了共聚类。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SpectralCoclustering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icluster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sensus_score
# 生成数据集
data, rows, columns = make_biclusters(shape=(300, 300), n_clusters=5, noise=5, shuffle=False, random_state=0)
plt.matshow(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原始数据集")
# 打乱数据集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0)
row_idx = rng.permutation(data.shape[0])
col_idx = rng.permutation(data.shape[1])
data = data[row_idx, :][:, col_idx]
plt.matshow(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打乱后的数据集")
# 训练模型
model = SpectralCoclustering(n_clusters=5, random_state=0)
model.fit(data)
score = consensus_score(model.biclusters_, (rows[:, row_idx], columns[:, col_idx]))
print("一致性得分: {:.3f}".format(score))
# 可视化处理后的数据集
fit_data = data[np.argsort(model.row_labels_)]
fit_data = fit_data[:, np.argsort(model.column_labels_)]
plt.matshow(fit_data, cmap=plt.cm.Blues)
plt.title("共聚类后的数据集")
plt.show()
通过上述步骤,成功地使用谱聚类共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了分析。算法不仅能够处理打乱后的数据集,还能够准确地发现数据集中的共聚类。这一结果表明,谱聚类共聚类算法在处理复杂数据集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