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义消歧

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理解语言中词汇的多种用法模式至关重要。词汇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英语中大量的信息资源,为了简化讨论,主要关注英语词汇的使用。以“bark”这个词为例,它既可以指树木的外皮,也可以指狗的叫声。这种同一个词具有不同意义的现象在语言中十分常见。

让通过一些例句来进一步理解这一点:“肉桂来自肉桂树的树皮。”以及“狗对陌生人叫了。”现在,如果尝试将这两个词义结合在一个句子中:“当男人走近试图让狗停止时,狗正在抓树的树皮,狗叫了起来。”假设这个句子被传递给一个情感分析算法,那么“bark”和“barked”可能被理解为相同的含义。因此,可以明白,同一个词在特定句子中的使用可以定义其不同的意义。然而,在处理文本数据时,NLP系统需要一种方法来解释具有不同含义的词。

词义消歧是NLP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过确定特定上下文中的词义来解决歧义问题。NLP系统经常面临正确识别单词的挑战,确定特定句子中单词的具体用法对于许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词义消歧基本上解决了在确定同一词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时产生的歧义问题。

词义消歧在各种文本处理和NLP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与词典编纂一起使用。现代词典编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语料库的,而词义消歧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可以提供重要的文本指示器。此外,词义消歧还可以用于文本挖掘和信息提取任务。由于词义消歧的主要目的是准确理解特定用法或句子中的词义,因此它可以用于正确标记单词。例如,从安全角度来看,文本系统应该能够理解“煤矿”和“地雷”之间的区别。前者服务于工业目的,而后者是安全威胁。因此,文本挖掘应用必须能够区分两者。同样,词义消歧也可以用于信息检索目的。信息检索系统主要基于文本信息工作。了解任何句子中使用单词的相关性肯定会有所帮助。

词义消歧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同词典或文本语料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词典对单词有不同的含义,这使得单词的含义被感知为不同。大量的文本信息存在,而且通常不可能正确处理所有信息。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算法,这通常是词义消歧的挑战。另一个问题是,单词不能被划分为离散的含义。单词通常具有相关的含义,这造成了很多问题。

实现词义消歧主要有四种方法:基于词典和知识的方法、监督学习方法、半监督方法和无监督方法。基于词典和知识的方法依赖于像词典、同义词词典等文本数据。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定义中可以找到彼此相关的词。稍后将讨论的Lesk方法是一种流行的基于词典的方法。监督学习方法使用感标注的语料库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这样的语料库非常难以创建,且耗时。由于缺乏这样的语料库,大多数词义消歧算法使用半监督方法。这个过程从一个通常手动创建的小量数据开始。这个数据用于训练一个初始分类器。这个分类器用于未标记的语料库部分,以创建一个更大的训练集。基本上,这种方法涉及从初始数据中引导,这被称为种子数据。因此,半监督方法使用标记和未标记的数据。无监督方法对研究人员和NLP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些模型的一个关键假设是,相似的含义和感觉出现在相似的上下文中。它们不依赖于手动努力,因此可以克服知识获取的僵局。

Lesk算法是1986年由Michael E. Lesk引入的经典词义消歧算法。Lesk算法基于这样一个观点:给定文本区域中的词将具有相似的含义。在简化的Lesk算法中,通过获取在给定上下文和其词典含义中重叠最多的意义来找到每个词上下文的正确含义。可以使用NLTK在Python中实现Lesk。首先,导入库。

from nltk.wsd import lesk from nltk.tokenize import word_tokenize

现在继续看一些例子。

a1 = lesk(word_tokenize('This device is used to jam the signal'),'jam') print(a1, a1.definition()) a2 = lesk(word_tokenize('I am stuck in a traffic jam'),'jam') print(a2, a2.definition())

输出:

Synset('jamming.n.01') deliberate radiation or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for the purpose of disrupting enemy use of electronic devices or systems Synset('jam.v.05') get stuck and immobilized

在这里,可以看到第一个含义被正确理解,第二个也是正确的。第一个意味着阻止正确的信号,第二个意味着交通堵塞。让尝试另一个例子。

b1 = lesk(word_tokenize('Apply spices to the chicken to season it'),'season') print(b1, b1.definition())

输出:

Synset('season.v.01') lend flavor to

在这种情况下,输出也是正确的。“season”这个词在这里是从烹饪的角度使用的。让尝试同一个词的另一种用法。

b2 = lesk(word_tokenize('India receives a lot of rain in the rainy season'),'season') print(b2, b2.definition())

输出:

Synset('season.n.01') a period of the year marked by special events or activities in some field

认为更恰当的用法应该是地理季节,但这个也行。继续下一个例子。

c1 = lesk(word_tokenize('Water current'),'current') print(c1, c1.definition())

输出:

Synset('stream.n.02') dominant course (suggestive of running water) of successive events or ideas

再次正确输出。让尝试“current”这个词的不同用法。

c1 = lesk(word_tokenize('The current time is 2 AM'),'current') print(c1, c1.definition())

输出:

Synset('current.a.01') occurring in or belonging to the present time
沪ICP备2024098111号-1
上海秋旦网络科技中心: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联系电话:1789887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