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与虚拟化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在探讨容器和虚拟化技术的历史时,不能忽视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为容器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本文将阐述虚拟化与容器环境之间的区别,并解释它们各自在不同项目类型中的应用场景。

虚拟化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Jacques Gélinas开发了V-Server项目,使得多个Linux服务器能够在一台物理机上独立且安全地运行。同年,Linux内核的一个重要更新为后来容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更新引入了命名空间(namespaces)的概念。命名空间使得进程能够在隔离的环境中运行,而容器技术正是基于这一核心功能构建的。

容器技术基础

要理解容器技术,首先需要了解虚拟机和容器在架构上的区别。虚拟机是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创建的一层,它允许应用程序在模拟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例如,下图展示了虚拟化架构的工作原理。

虚拟化模型

虚拟化模型允许主机在单一物理服务器上共享资源,以运行多个虚拟化的操作系统。下图中展示了一个重要的组件——hypervisor,它负责在主机操作系统上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

虚拟化中的Hypervisor技术

Hypervisor技术通过优化硬件资源分配,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并为容器技术提供了运行环境。

Docker容器技术

与虚拟机相比,容器技术能够在相同的物理机上运行隔离的进程,并且资源消耗更少。容器引擎在操作系统层上运行,提供了资源隔离,而不是使用整个操作系统环境的资源。Docker是一个典型的容器架构示例,其主要组件是Docker镜像,这些镜像可以部署到DockerHub或私有企业的Docker仓库中。

Kubernetes容器编排

Docker需要一个编排工具来管理镜像、网络等特性,这就是Kubernetes(或简称K8s)。Kubernetes将Docker集成到其架构中,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容器和容器化服务的管理方式。下图展示了Kubernetes的结构。

K8s架构

在Kubernetes中,Docker被集成到负责运行容器的Pod层。Pod是一组一个或多个Linux容器,是Kubernetes的基本单位。

Kubernetes节点控制

要理解Kubernetes的强大功能,需要了解它是如何控制节点生态系统,为团队构建微服务、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提供强大的容错环境。下图展示了Kubernetes架构,其中Docker位于系统的一部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代理,称之为Master Node,或者在最新的Kubernetes文档中称为Control Plane Node。它们的作用是为控制平面代理提供运行环境,管理Kubernetes集群的状态,提供控制、调度和访问Kubernetes节点资源的接口,从而维护集群资源状态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

本节将介绍Kubernetes架构中的主要组件,这些组件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系统,用于容器化复杂的应用程序。

API服务器负责提供REST API接口,以便不同角色(如开发者、管理员和其他代理)访问集群资源和操作。

控制器管理器监控Kubernetes集群中的组件,以确保集群达到期望的状态,并在Kubernetes集群操作期间管理节点状态。

etcd是一个键值存储系统,用于保存Kubernetes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特性,因为它提供了分布式集群之间的数据传输,构建了系统所需的高可用性。

Kube-scheduler在Kubernetes容器中调度节点,根据存储的集群状态数据做出决策。

Kubernetes还有许多其他组件,但这些是主要的,可以在Kubernetes文档中了解更多。

  • Linux内核中引入的命名空间,它允许构建Docker和其他基于容器的系统;
  • 虚拟化和容器化方法之间的对比;
  • Docker架构层的基础知识;
  • Kubernetes架构的基本组件。
沪ICP备2024098111号-1
上海秋旦网络科技中心: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联系电话:1789887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