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联网:Web 3.0的革命

近期,"Web 3.0"这个词汇频繁出现在视野中,它代表着互联网的下一代版本,旨在推动去中心化协议,减少对大型数字企业的依赖,如YouTube、Netflix、Google和Amazon。Web 3.0的支持者声称,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互联网,引领进入一个由普通人而非大企业主导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新时代。

第三代网络技术被称为Web 3.0(简称Web3)。互联网,通常被称为万维网,是提供网站和应用程序服务的基础层。由于Web 3.0正在不断扩展和定义中,并没有一个全球公认的定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Web 3.0将重点关注去中心化应用,并大量使用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也将在Web 3.0中发挥作用,以帮助实现更智能、更适应性强的应用。

伯纳斯-李,一位在欧洲CERN的计算机科学家,是互联网早期创建的先驱。他的努力导致了互联网的诞生,即Web 1.0。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允许通过网络使用Safari或Chrome等浏览器软件交换文本文件。这一时期被称为“只读网络”,因为个人只能从网站广泛地阅读信息。

万维网演变的最早阶段被称为Web 1.0。在Web 1.0中,只有少数内容提供者,绝大多数用户是内容消费者。个人网站盛行,它们大多由ISP拥有的网络服务器或免费网络托管服务托管的静态页面组成。

在Web 1.0中,网站广告是被禁止的。Ofoto也是一个在线数字摄影网站,在Web 1.0中,用户可以保存、分享、查看和打印数字图像。Web 1.0是一个内容分发网络(CDN),允许在网站上展示数据。它适合用作个人网站。它根据用户查看的页面数量向用户收费。它具有目录功能,允许用户搜索特定信息。Web 1.0时期大约从1991年持续到2004年。

静态网页和只读网页。单向发布媒介。页面的收藏和超链接。使用服务器文件系统提供内容。无法将照片附加到可以编写和发送的文本邮件中。

尽管蒂姆·奥雷利和戴尔·道蒂在2004年组织了第一次Web 2.0会议(后来被称为Web 2.0峰会),但达西·迪努奇在1999年就发明了这个短语。Web 2.0指的是强调用户生成内容、可用性和全球最终用户的互操作性的网站。

社交媒体的引入及其快速增长都是引领Web 2.0时代的因素。Web服务器能够解释服务器端脚本、以评论形式的用户生成材料以及使用数据库存储信息的能力都促成了这种转变。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功能强大的移动设备(如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Web 2.0的指数级扩张。

Web 2.0,也称为参与性社交网络,并不涉及技术定义的变化,而是涉及网页构建和使用方式的变化。转变是有益的,尽管在变化发生时可能并不明显。Web 2.0允许用户在社交媒体话语中作为用户生成内容的创,在虚拟社区中相互互动和协作。Web 2.0是Web 1.0的发展。

Web 2.0开发使用Web浏览器技术,如AJAX和JavaScript框架。AJAX和JavaScript框架已成为开发Web 2.0网站的非常受欢迎的技术。

多个Web 2.0突破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应用主导铺平了道路,这大大增加了在线参与和消费。然而,Web 2.0对个人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他企业则构成了生存威胁。

以下是Web 2.0用户如何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观点、意见和经验的一些例子:社交网络、标签、博客、播客、社交媒体、在线消息、视频发布。

信息的自由排序,允许用户集体检索和分类信息。根据用户输入响应的动态内容。通过评估和在线评论,信息在网站所有者和网站用户之间流动。开发了API以允许自使用,例如由软件应用程序使用。

Web 2.0的问题并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框架。Web 2.0的集中式架构为安全问题、恶意目的的数据收集、隐私侵犯和成本打开了大门。此外,网络接管了数据存储,导致访问挑战以及对在线数据匿名性和安全性的担忧。

移动互联网接入和社交网络等关键突破,以及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等复杂移动设备的普及,推动了Web 2.0的指数级扩张。这些进步允许应用的主导地位,大大扩展了在线参与和效用。

由于与互联网的联系,现在可以访问有关在线活动的关键信息,即数据。公司利用这些数据创建新平台并提供定向广告。它们还通过将其出售给他人来赚钱。根据理论家的说法,这导致消费者对他们的数据使用几乎没有或没有控制权。

Web 3.0与Web 2.0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使用机器学习和AI等技术为用户提供适当的材料,而不仅仅是其他最终用户贡献的内容。Web 2.0允许人们参与和参与现场内容,但Web 3.0可能会将这些任务委托给语义网和AI技术。Web 3.0还高度重视去中心化服务和权威,与Web 2.0的集中化形成对比。

伯纳斯-李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讨论了语义网的概念。没有可靠的方法让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语义(即,弄清楚单词或短语使用的真正上下文)。伯纳斯-李对语义网的愿景是构建网页上有意义的材料,并允许软件为人们执行复杂任务。

沪ICP备2024098111号-1
上海秋旦网络科技中心: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联系电话:1789887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