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类算法概览

数据分类机器学习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涉及将数据项归入预定义的类别。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分类任务可以分为二分类、多分类和多标签分类三种类型。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并以鸢尾花数据集为例,展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代码实现。鸢尾花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行),4个特征(列),且没有空值。数据集中包含三个类别:Iris Setosa、Iris Versicolour和Iris Virginica。

1. 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分类算法,它使用一个或多个自变量来预测结果。该算法试图找到因变量和一组自变量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在逻辑回归中,最佳拟合线呈现出S形,如下所示。逻辑回归的优点在于简单高效,方差低,并且能够为观测值提供概率分数。然而,它不擅长处理大量分类特征,并且假设数据中没有缺失值,预测变量之间相互独立。

2. 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算法基于贝叶斯定理,假设预测变量之间相互独立。这种分类器假设类别中某个特征的存在与其他任何特征/变量的存在无关。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有三种类型:多项式朴素贝叶斯、伯努利朴素贝叶斯和高斯朴素贝叶斯。朴素贝叶斯算法的优点是速度快,适用于多类预测问题,并且在训练数据较少时,如果特征独立性的假设成立,其性能优于其他模型。缺点是它假设所有特征都是独立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组完全独立的特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142) Naive_Bayes = GaussianNB() Naive_Bayes.fit(X_train, y_train) prediction_results = Naive_Bayes.predict(X_test) print(prediction_results)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预测。

3. K最近邻算法

K最近邻算法基于“物以类聚”的原则,根据K个最近邻的数据点的类别来对新的数据点进行分类,其中K是要考虑的邻居数量。KNN算法捕捉了相似性的概念,有时也称为距离、接近度或紧密度,并使用一些基本的数学距离公式,如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选择正确的K值需要多次运行KNN算法,每次使用不同的K值,并选择减少未见数据错误数量的K值。KNN算法简单易实现,无需构建模型、调整多个参数或像其他一些分类算法那样做出额外的假设。它可用于分类、回归和搜索,因此非常灵活。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142)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knn.fit(X_train, y_train) prediction_results = knn.predict(X_test[:5]) print(prediction_results)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K最近邻算法对鸢尾花数据集的前5个样本进行分类预测。

4.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算法,通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但主要用于分类问题。SVM的基本思想是找到能够清晰分隔数据点的平面(或高维空间中的超平面)。如果数据是线性的,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但如果数据是非线性的,SVM会使用核技巧来处理。核技巧通过增加维度将数据带入空间,使数据在两组中线性可分。

from sklearn import svm svm_clf = svm.SVC()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142) svm_clf.fit(X_train, y_train) prediction_results = svm_clf.predict(X_test[:7]) print(prediction_results)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支持向量机对鸢尾花数据集的前7个样本进行分类预测。

5.决策树

决策树是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一种流行机器学习算法。决策树模仿人类的思维水平,因此理解数据和做出一些好的直觉和解释非常简单。实际上,它们让看到数据解释的逻辑。与SVM、神经网络等黑盒算法不同,决策树不是黑盒算法。决策树是一个树,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属性,每个分支代表一个决策、规则,每个叶子代表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分类值或连续值。在分类应用中是分类的,在回归应用中是连续的。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dtc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5, random_state=142) dtc.fit(X_train, y_train) prediction_results = dtc.predict(X_test[:7]) print(prediction_results)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决策树对鸢尾花数据集的前7个样本进行分类预测。

沪ICP备2024098111号-1
上海秋旦网络科技中心:上海市奉贤区金大公路8218号1幢 联系电话:17898875485